close

脂肪肝袭向“办公族”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富贵病"不断向人们袭来。多坐少动的工作方式,吃吃喝喝的社交应酬,致使很多人尤其是中年人营养过剩,脂肪肝是其中的一种"富贵病"。

  最近,记者从省会各大医院体检科了解到,近年来脂肪肝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在办公一族中成了常见病,且呈年轻化趋势。有不少人被体检医生提醒:“你有点儿脂肪肝,要注意啊。”这种早期脂肪肝是怎么回事,应该注意些什么?

  患病率正在攀升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脂肪肝的患病率在节节攀升,适龄人群中约有10%的患病率,而在白领人群中,有高达30%的人士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健康的成人肝脏中脂肪含量不会超过肝脏总重量的4%至5%。因为肝脏是人体中的“化工厂”,把人们吃进去的食物进行分类再加工,食物中的脂肪经过肝细胞的处理才能变成能量,支持人的正常活动。肝脏本身并不储存脂肪,可是如果因为肥胖、营养失调等原因会打破肝脏对脂肪代谢的平衡,不断进入肝脏的脂肪得不到有效地处理而积压在肝细胞中,使肝细胞长时间地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肝脏就会出现问题。

  从临床角度上讲,一旦肝脏中的脂肪含量超过正常标准上限的5%时,临床上就可诊断为脂肪肝。当其脂肪含量占到肝脏重量5%至10%时为轻度脂肪肝,10%至25%为中度脂肪肝,25%至50%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是隐藏“杀手”

  肝脏仅仅存在过量的脂肪并不是严重问题,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细胞内脂肪越来越多,肝细胞的正常工作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坏死,使肝细胞周围的纤维增生,出现局部的肝脏纤维化。据统计,脂肪肝转化为肝脏纤维化的概率可高达25%,而其中又有约2%到8%的患者发展成整个肝脏的完全纤维化,也就是“肝硬化”。在美国,肝硬化在45到65岁的人群中已经被排到死因的第三位,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晚期肝硬化会导致呕血,脑功能异常,直至危及生命。

  脂肪肝是个隐藏在人们身边的“杀手”,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舒服感觉,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会有黄疸、恶心、呕吐、疼痛等状况,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略。

  酒使肝脏不堪重负

  脂肪肝的病因并不复杂,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多发在“办公族”,主要是因为平日缺乏运动,交际应酬多,喝酒过量,“口福”成灾致营养过剩,使脂肪肝和肥胖结伴而来。其中,长期酗酒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这是因为酒精进入体内,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越严重。

  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都会导致脂肪肝。长期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植物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过剩的营养物质便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导致肥胖和脂肪肝。但并非瘦人就不会得脂肪肝,长期营养不良,缺少蛋白质和维生素,也可引起营养缺乏性脂肪肝。此外,糖尿病、肝炎、甲亢、重度贫血等慢性疾病也会引发脂肪肝。

  可逆≠不治自愈

  脂肪肝是一种慢性过程,病情进展缓慢,往往使人忽视它的后果。轻度脂肪肝一般无特殊临床表现,容易被忽视,而中度以上脂肪肝病人因出现右上腹不适或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等才被发现。脂肪肝是一种良性疾病,如果发现早,治疗及时,一般是可逆的。但若不注意,一旦发展到肝硬化,就不可逆了。所以,已经查出是脂肪肝的病人,应立即积极对症治疗。

  许多患者错误地认为既然是可逆性疾病只要稍加注意,不喝酒,多运动就会不治自愈,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脂肪肝初期可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并配合降血脂进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但中度或重度脂肪肝就必须进行规范治疗和合理用药,因为这两个阶段的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已经受到损害,并出现合并症,并不能靠单纯的改变生活方式就能解决。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一方面做降血脂、降胆固醇的调理,维持相对正常的血脂及血糖水平;一方面针对肝功能进行抗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免疫力的治疗。

  适量运动控制饮食

  脂肪肝的自我防治主要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祛除病因(包括戒酒等),做到适量运动、控制饮食。

  脂肪肝患者几乎体重都超标,减脂的最好方式就是运动和控制饮食。那些整天坐办公室的人,哪怕能坚持每天多走一段路、多爬一次楼,对预防脂肪肝都是有益的。因此,抽时间参加运动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饮食控制对脂肪肝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中轻度脂肪肝。热量控制:男子一天饮食热量不超过1800千卡,女子不超过1500千卡;低脂低糖低盐饮食,选用脱脂牛奶,烹调时尽量选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肥肉、脑髓等含脂肪高、胆固醇高的食物,少食煎、炸食物和甜食,每天盐的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内;保证充足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虾、瘦肉、海米等;多吃含维生素、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晚餐不宜吃得过饱,睡前不要加餐;多饮水,可饮绿茶、花茶等,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本报记者 薛惠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rankLu 的頭像
    FrankLu

    FrankLu的發現之旅

    Frank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