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每到冬至日前夕,媽媽都會捏很多雞母狗仔來拜拜。那時候好喜歡窩在媽媽身邊,看她捏雞仔、狗仔。媽媽的手很巧,一團生麵在她手裡揉揉搓搓,一下子變出狗仔,一下子變出大牛港,一下子又變出一粒金瓜母。當十隻手指掐著麵團兜圈轉的時候,就知道要捏雞母窩了。媽媽的掌心一次可以生出兩個蛋,搓一搓順勢落進了雞窩裡,三兩下子就生出一窩蛋來。
做好雞母狗仔,剩下的麵團,就用來搓圓仔、圓母和金庫、銀庫。漂亮的雞母狗仔裝了滿滿一竹簳,最後再調一小碗紅花米汁,幫雞母狗仔點紅;蒸熟之後,就放在灶上竹籠裡沁涼,等待冬至日清晨來拜拜了。
那透著米麵光澤,暈染紅點的雞母狗仔看起來很誘人,幼時多麼希望冬至日那天能早點起床,搶在哥哥姊姊和弟弟還沒醒來前,趕快去廳堂拜土地公,就可以從供桌上挑選自己喜歡的雞母狗仔。
雞母狗仔不僅外型討喜可愛,那Q勁十足的口感裡,也隱藏著農業時代的樸素感情。雞母狗仔是過去澎湖孩子們的玩具,每個在澎湖傳統生活長大的孩子,對雞母狗仔都懷著深深眷愛。阿公每次講到過去揉捏雞母狗仔時,也都笑得合不攏嘴,因為冬至拜拜後,阿爸和叔叔們就爭相搶抓自己心愛的牛港、母雞或肥豬,互相角鬥,鬥到牛角、豬鼻、狗耳朵都碎斷了,還捨不得吃下肚子,直到雞母狗仔都變硬了,才被阿嬤一隻一隻抓來放進鍋鼎煮粥糜吃。
從小都以為雞母狗仔是用糯米做成的,有一次買了一包糯米粉來學捏,結果蒸出來的的雞母狗仔都變成「軟腳蝦」,四隻腳和身體坍成一團,完全不像樣。這才知道,原來每一種米粉都有不同的特性,做雞母狗仔一定要用硬度較高的蓬萊米。
雞母狗仔最動人的地方,就是樸拙可愛又充滿了濃濃的人情色彩。捏製雞母狗仔的麵團,是用蓬萊米磨成米漿,經過脫水練成麵團來捏製,所有、雞、鴨、魚牛、狗、貓等牲畜,都是從一小團圓圓的米麵開始,拉出耳朵、嘴巴、頭、頸、腳和尾巴而成的。
時至冬至,北風肅肅,農人在年尾冬至前最後一次翻耕,將落葉、雜草翻埋至園土裡,農地就休耕了。在冬至農閒之時捏製雞母狗仔的習俗,是為了祈求神明祖先保佑六畜平安,讓家裡的雞、鴨、豬、狗、牛、貓都能長得肥肥壯壯的,因此每個老人家捏出來的雞母狗仔,隻隻都像是吃了歐羅肥一樣,頭大身圓,肥滋滋的。到了我們這一代,雞母狗仔還是很吸引人,只是近年來農業傳統漸漸消絕,山園耕地都荒廢了,人們也不再像以前一樣,在耕作之餘,還利用閒時在家裡豢養各種家畜。"
以上文字轉載自張詠捷的食物戀.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868059259-5.php
捏雞母狗仔是朋湖人每年冬至要做的事. 我們雖然身在台北, 不過仍不能忘本. 好幾個月前就念著今年一定要捏雞母狗仔
這原料是岳母特別從澎湖帶回來的. 上週我也曾到市場買在來米粉來做, 不過塌成一糊, 失敗.
這是我(牛(與岳母(小兔子)的作品.
小孩們專心的捏雞母狗仔中.
PP的作品. 她說是烏龜.
- Dec 26 Sat 2009 20:50
雞母狗仔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