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有注意到, 同樣為縱向折疊, 還可分為
1. 主軸(稱BB較好瞭解)在轉軸之下, 轉軸與前三角一體(e.g. Reach, 左圖)
2. 主軸(稱BB較好瞭解)在轉軸之上, BB與前三角一體(e.g. Birdy, 右圖)

第一類也稱為URT (Unified Rear Tringle). 慎選轉點位置的將能達到無動量轉點, 使於立姿踩踏時後避震不做動. 但個人的心得是BB踩起來會有點軟(因BB得再經過一轉點才能與前三角結合), 會給人剛性不足的感覺. 然而, 它卻是我騎過的小折/徑裡最好騎的一部車. 個人相當認同小徑車配備減震機構, 以提升輪組的貼地性與穩定度(操控性)的作法. 用最佳的轉點配置去補償前述的剛性降低, 造就了一經典的車款.

車架的側向剛性也是影響施力效率的關鍵.不管是放在主軸在前三角或後三角, 都總有一個轉點, 都會產生前後車架之間相對扭轉的力量. 照理說, URT只要考慮側向剛性, 而cantilever(即右圖的結構) 有側向、縱向兩度位移,cantilever的剛性會較差才對.問題應在轉軸的結構, 而不在其位置.  再進一層的考慮, 主軸在後三角上, 前齒輪與後齒輪同在一個剛性体rigid structure, 其傳動效率也應較高.

車架設計與所有的工程問題一樣, 都在做取捨. 因此, "若"同意小折配備減震機構的想法, 適當的選擇BB與轉點的位置, 直接支持縱向折疊(或說備減震機構是因, 能順便折疊是果), "則" 車架的剛性(不用再外加橫向折疊),操控性, 舒適性與功能性(可收折)將有可能兼顧.

當然, 好不好收折又是另一回事. 這也是為甚麼會有iF Reach的出現了.
http://www.wretch.cc/blog/franklu/11740745

以下是小弟三年半前寫的一篇文, 是關於避震車架的. 有興趣的朋友請不吝指正.
http://www.wretch.cc/blog/franklu/913557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rankLu 的頭像
    FrankLu

    FrankLu的發現之旅

    Frank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