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花了一些時間在研究小徑MTB的最佳立管角(a.k.a. 中管角 or 座管角). 但繞了一大圈竟發現兩大車廠在他們的全避震登山車種的設計竟如此的不同(見上圖).
這著實讓我困擾了一陣子. 



後來漸漸明白, 由座墊前緣到BB中心的水平偏移(也就是上圖的"C"), 是bicycle fitting 中最重要的長度設定. 
座墊的位置, 決定了引擎(人力引擎)的特性,  坐墊往後,  較耐操;  坐墊往前, 四頭肌較有利,  爆發力夠.


好奇心的驅使下, 我量了一下手邊三部小徑車的"C"值, 由左到右分別是Speedone R30, Pacific Reach SL, KHS F-20R.
再印證一下之前爬宇老與南園的經驗, 較大的"C"值真的有助於爬坡. 以我(身高175 cm)來說, Reach與F-20R的設定都讓我覺得爬坡輕鬆不少.

雖然公路車Fitting的相關資料建議最佳的C值為6.5cm左右(身高175 cm), 但以我來說, 要應付爬坡所需的耐力, 位移7.5 cm是個更佳的設定(也就是上圖Reach與F-20R的設定).
這段距離稍大一點有助於爬坡時的推蹬施力, 這點已在多次的爬坡中得到印證. 停留在Reach與F-20R上的設定也是長時間調整後留下來的值.

除了身高外, 大腿骨的長度更與這段offset相關. 大腿骨越長, 這段距離得加大, 才能得到最佳的踩踏位置.

以上純個人體驗, 不保證一定正確. 有興趣的朋友不彷一試. 更歡迎留言分享您的offset值.



(2011/04/30補充) 上面這台是現年63歲的單車旅行家Kingsley 的座騎. 跟我預期的一樣, 座墊前緣的鉛直線會大約落在中齒盤與大尺盤之間.
目測的C值落在8 cm左右. 我也注意到他把座墊推到比較後方的位置. 若能採用有offset 2cm的座管會更適合.


上圖是我目前Reach SL的設定, C值約為7cm.

關於Kingsley:
http://www.wretch.cc/blog/blog.php?id=franklu&search=Kingsley&search_title=1&search_content=1






Reference:
http://tw.myblog.yahoo.com/jw!CemdtrmUQUXTvtyT3YFEE7FA/article?mid=1362&prev=1401&next=1346
http://tw.myblog.yahoo.com/drshiao-sportzen/article?mid=700&prev=784&next=699&l=f&fid=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rankLu 的頭像
    FrankLu

    FrankLu的發現之旅

    Frank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