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回來正好碰上澎湖生活博物館開幕. 這是澎湖的第一間博物館, 很好奇裡頭展了些甚麼代表澎湖特色的東西.
入內參觀第一眼就被這三個用地方特產所堆組出來的笑臉給吸引.!
中間那咖啡色的笑臉是用黑糖糕組鋪成的, 多麼具有創意的巧思!
一張張在地的臉譜, 不分男女老少一同凝聚這土地的生命力. 堂妹告訴我, 圖中小棒球選手帽子上寫的JM是講美國小的意思.
呂英輝先生捐贈的攝影作品. 沙港早年是一個以補海豚(本地人稱海鼠)聞名的村落.
小時候我也吃過海豚的肉, 它們的肉十分厚實富嚼勁.
不過, 現在看這張照片, 覺得它們好可憐. 很多人沒看過, 印像中可愛聰明的海豚當年是這般被圍補的...
將軍一號古沉船所打撈上來的文物. 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八日於澎湖將軍鄉大塭附近海床上, 發現疑似古沉船之排列整齊的陶瓦, 罐等大量文物, 暫定名為將軍一號; 此後便一直被沿用至今.http://webtitle.nmh.gov.tw/penhu/A4-1.htm
至今仍然存在的郵便局.
馬公市的三大信仰中心: 天后宮, 城隍廟與觀音亭.
清明時節應時的潤餅卷. 這家鄉味十足的食物最得小孩子的喜愛, 到現在媽偶爾也會準備給我們吃.
張詠捷的作品. 這道美食我一直無緣嘗試.
(reference: 張詠捷用食譜寫故鄉史: http://www.wretch.cc/blog/franklu/9060838)
冬至的雞母狗仔. 去年冬至我也跟小P捏了一些, 傳承一下澎湖的文化.
http://www.wretch.cc/blog/franklu/11687669
這1/30比例的望安花宅聚落模型是整個博物館最大手筆的展品. 它是早期農春村生活的縮影. 透過這樣的模型補捉了當時在菜宅的農事,
五府千歲廟前的普渡與分肉, 山溝裡捉魚的孩童, 沿街叫賣冰棒的小朋友, 在花心上放風箏的孩童, 以及在攬人樹下備料建屋.
好像時光倒留般... 若是這些文化, 如此完整的花宅聚落能好好保留下來該有多好...
栩栩如生的場景.
小時候家裡也是用這樣的灶燒水煮飯的.
傳統四榉頭建築.
難忘的舊式喜餅. 我最愛有包綠豆黃的那塊(白色).
很高興澎湖終於有博物館了, 透過它的館藏, 將有助於文物的保存, 讓所有熱愛這片土地的人更加珍惜我們如此美好與獨特的文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