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天連假的倒數第二天, 雨終於停了. 因為時間與天氣的關係, 不能如願的利用年假期間到遠方騎車, 老實說是有點失望.  幾天前就在盤算著若今天不下雨了, 就騎車回土城吧. 順便試試我的旅行小徑車.


騎到新埔後左轉115縣道. 之前來騎車都是往楊梅方向騎. 這還是我第一次一直沿著115往北, 朝龍潭方向騎.
這同時也是我第一次掛馬鞍袋騎車, 紅色的防水馬鞍袋與Reach SL簡直是絕配. (攝於竹20)


由水田的倒影可瞥見一抹藍天, 真的有點放晴了. 這回的氣象預報還真準~



掛著約6公斤重的行李騎車, 果然在爬坡時會吃力些. 不過, 穩固的後貨架與防水的馬鞍袋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能專心騎車, 即使起來抽車也相當順.  越過這山頭就將離開新竹縣了.


好精緻的單車道指標. 喜愛它的簡約風格與配色.



抬頭一看, 哇! 桃園也太扯了, 竟有"全國"自行車道.


對向車道的一位重機騎士對我豎起大姆指, 真不好意思, 我... 不是在環島啦~~~



很想為自己拍張單車旅行的照片. 於是, 試著把相機擺在路邊的矮牆上, 使用自拍功能拍看看.
才試一張, 就補捉到滿意的角度. 真神~



位於三和村(桃 20旁)的松葉園景觀餐廳. 幾年前似乎在Ludi的網誌上看過一間位於龍潭的餐廳.
我並不確定是否就是這裡. 不過周邊的庭園造景挺雅緻的, 或許下次有機會會帶親朋好友來走走.
http://www.wretch.cc/blog/afpafp/8246359



那天有位朋友留言說, 他騎車的時候腦子都是放空的. 我一路也在想這個問題. 
比起平時沒運動時的胡思亂想, 單車旅行時的思緒相對的單純(因要踩踏).
或許也正因如此, 單車運動除了能訓練心肺與肌力之外, 對釋放壓力也很有幫助.



不過, 我也不是"放空"的在騎車.  喜歡到處看看那裡有什麼新鮮的東西, 或者刻意的望望路旁的民家, 想像一下不同的生活型態.



又個下坡後, 龍潭市區就在眼前. 只有在騎單車跨越鄉鎮時, 才會特別去注意到不同村落間的天然界限.



Giant這廣告好酷! 最近他們這廣告打得很兇, 標榜全世界最高速的跑車.
"自行車帶來的不分種族、跨越文化、超出年齡限制的心靈撼動與喜悅、以及充滿樂趣、富於挑戰、還有著無可替代的互動感,這也是為什麼自行車總能在不同的時代裡仍擁有的雋永魅力", RIDE LIFE.
http://www.giant-bicycles.com/zh-Tw/page/1/




望望遠山的雲, 如果天氣早一點好, 我現在可能在合歡山上騎車...



照著Google map的指示, 我轉入齋明路, 並意外的發現這清雅的齋明寺.




齋明寺建於清道光年間,已有一百六十年歷史,為大溪鎮最古老的佛寺,國家三級古蹟.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034.html









在這古色古香的佛寺停留了一陣子, 喜歡這樣沒有時間壓力, 走到那看到那的單車旅程.




齋明寺的後方是條石階古道, 單車無法通行, 只好再繞回台三線, 續往大溪方向騎.  再一次的長下坡後, 眼前的聚落即是大溪鎮.


由這處交叉口直行會接上北橫(我本來年假要騎的路線), 左轉會上武嶺橋, 經由台三線往三峽.
貼這張照片的目的是, 要提醒自己下回再來要迴轉走往鶯歌的大鶯路(桃60). 由桃60, 會一路騎經大溪, 鶯歌與樹林的單車道, 欣賞比台三線好過數倍的大漢溪畔風光.  下面的連結會帶您欣賞一遍這條美麗的單車路線.
http://register.yljh.tpc.edu.tw/~bike/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27




拍攝於武嶺橋.



由武嶺橋上拍攝大溪橋.

由大溪老街沿台三線到土城這段較乏善可陳, 沒拍甚麼照片. 下回一定要走美美的單車道


大約花了4個多小時到達土城. 掛馬鞍袋的單車旅行, 成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rankLu 的頭像
    FrankLu

    FrankLu的發現之旅

    Frank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