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來自yahoo blog 車友猴賽雷 

從車架及零件的進步到騎乘的方法及bike fitting ,這幾個話題看似毫無相關,但是個人覺得確是密不可分,在某個下午,一群既不是前國手,也不是大松鼠的老屁股,在某個很543位在台北市南昌路上的代理商公司內打嘴砲,在這個話題上談了又談,在此就和各位朋友來討論一下我們所談的觀念,如不正確還請指教!

 

    車架的演進史從鋼管到鋁管到鋁加碳纖維,到全碳纖維,這中間所產生的變化,不可謂之不大,在鋼管車的時代,車架大部分都挑以目前的標準來看是過大尺寸的車架來騎乘,老屁股的講法中,車架大一點好爬坡,這個論點在新車友來看,一定無法接受,其實一談到這個話題,牽扯的範圍太廣,我盡量寫簡單點,當年只有鋼車架可以選擇,鋼管既抽不薄(所以不硬),也做不輕,但是彈性還是在的,在加上當時的零件,以齒比來看,大約是53-42前大盤,對應13-21後飛輪,這樣的匹配,而且變速系統不像現在這麼方便及有效率,所以車手要嘛有非凡的體力,要嘛就要靠姿勢的調整及車架的彈性來攻頂及衝刺,在當時爬山的姿勢,我稱為義大利式騎法,坐的很後面(所以需要很長的上管),齒比踩很重,一步一腳印的踩上去,比較大家所熟悉的說法就是 上去,然後再利用鋼車架特有的彈性” high”(這是閩南語發音)上去,有一位好友提到,鋼管車架如果可以掌握住施力後回饋的彈力,爬山時非但不費力反而會省力(我想這就是節奏感),所以老屁股在爬山時常常在舉車及坐著踩很陡的坡,在平路大部分時間都是下把位,所以需要很長的上管來讓姿勢趴低,因為是踩很重的齒比,所以回轉速也沒現在的騎法來的快(其實這是姿勢導致的問題)

    到鋁車架面市後,因為鋁合金的特性和鋼管截然不同的表現,再加上變速系統開始出現煞變合一的煞把,寬闊的掌握空間,產生了煞變把的騎姿,再加上鋁車架沒有什麼彈性,但是也沒什麼效率的損失,那以結構來看,越小的結構當然可以提供更強硬的回饋,所以騎乘姿勢雖然沒什麼大變化,但是車架的基礎設定開始產生變化了,在鋼車架的年代,龍頭的標準是12CM到現在標準是10CM,這兩公分去哪裡了,握煞變合一把的騎乘姿勢,剛好填補了這個設定上的不足,而這個比較高的騎乘位,讓下腰的肌肉群可以有更寬廣及有效率的收縮及伸張,當然回轉速也相對的提升,再來-------這世界上任何理論的基礎就是-----贏的人說的對,當壯哥7連霸後"輕齒比-RPM騎法取得勝利重齒比-義大利式騎法正式走入歷史,義大利式騎法的代表性人物前期就是EDDY MERCKX 後期我想就是Marco Pantani(如果有看過Pantani在環法賽中用抽車把當時準備連莊的壯哥抽掉,就知道我說的義大利式騎法真是美呀!相比之下壯哥看起來真是僵硬!),其實走入歷史也好,使用鋁車架的選手通常巔峰期很短,我想這應該就是義大利式騎法對於膝蓋的壓力太大,鋁車架太有效率,再加上吸震力很差,相對車手就很容易受傷,到碳纖維車面市後,鋁車也加上碳纖維,"RPM騎法取得主流,車手的報廢率才下降!

      既然我前面提到的這些改變,每一樣都有影響,那bike fitting要如何設定,我想應該讓許多朋友甚至車店老闆深深感到困擾,其實有心做功課的朋友,去一下http://www.tommasini.it/measures.html看一下不同材質,工法有不同的尺寸設定,我也和別的代理商(M牌車架,A牌車服)朋友討論過,原廠會有個建議值,但是如果有不到位的地方,那就用龍頭及座管來調整,騎的比較有經驗的朋友,都知道上坡爬山和平路長程騎乘,都有不同的設定(題外話,曾看過EDDY MERCKX的比賽影片,在下坡時用六角板手在調整座管高度),所以不要差太遠就好了,老廠的開發絕不是坐在電腦前把車做出來的,一定有人去路試,修改再修改,畢竟是人騎車,不是電腦在騎車,電腦應該感受不到何為Q感吧!

    我常講,盡信書不如無書,看來的感受是別人的,自己要的是什麼自己最清楚,別人的經驗是別人的,你騎過多少路就有多少經驗,坐在電腦前用手騎車,或是在各車店裡用小朋友騎車,我想不會讓你上風櫃嘴的時間快多少的,bike fitting再正確,也抵不上你的進步(努力)或是退步(偷懶),更不用說大家都會老吧!當然因為材料科技的進步,其實現在各車種的差異性越來越少了,所以相對其實表現也越來越接近了,不用擔心差異性,只要挑一台一見鍾情的車款就好了,設定再對,性能再好,數據再漂亮,看不順眼,我想買了以後會很痛苦吧!買自行車不是買零件,新車友基本上只要這台車裝一級零件就是好車,哈哈哈哈哈! M3不會因為裝了正新輪胎就不叫M3,喜美不會改裝百萬就變成法拉利!

不說了,文中所提的是我個人的看法,還望各位先進多多指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rankLu 的頭像
    FrankLu

    FrankLu的發現之旅

    Frank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