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就想來湖口騎"羊喜窩". 7:40a.m.沿台一線北上, 一會兒就到了湖口老街.
有點失焦, 卻也呈現一股與現實脫節的疏離感.
用前景當框架構圖. 似乎成了來這拍照一貫技巧.
想像一下, 若自己是這老街的居民, 心裡會想些甚麼 ?
想發展在地文化 ? 以住在老街為榮, 世世代代想住在這裡 ?
只當做老家, 平時還是住公寓洋房 ? 很不習慣熙來攘往的遊客 ?
這逆光照, 竟還拍得出藍天... Wide Dynamic Range果真有用.
早上人少, 較能細細品味老街的不同風味.
續往北騎, 問了一下路人羊喜窩的方向.
羊喜窩 ? 很有趣的地名.
這條竹12便是由羊喜窩往新埔後山(南園附近)的一段越嶺道路.
兩旁的茶樹是這段路的特色.
眼前是長安高球場.
這段路沒想像中的長與陡, 一下子就到了最高點(羊喜窩尾). 在這附近可選
1. 往西下滑到長安, 由省道回新竹
2. 往南下滑到新埔, 沿118縣道回新竹
3. 往東下滑到照門, 接新埔, 再沿118縣道回新竹
我選路線#3.
一路下滑.
回程在義民廟附近遇到在鬧熱. 一年屄度的義民節又來了.
停下來看了一會兒. 想到個把月前的晚上, 在京都八板神社附近看到日本民俗祭典的場景.
就這樣, 湖口與新埔後山的路, 也大致都騎過了!
單車生活, 讓我更加貼近鄉土.
也以能用鐵馬壓過每一寸土地為榮.
Reference :
-----
羊喜窩的由來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apr/28/life/article-1.htm
... 范家人於清時由惠州府陸豐縣遷到湖口,入墾於平埔族人獵場區,當時稱「番」的平埔族皆不著衣衫,范家恐怕番人會驚嚇孩童婦女,便將自家所飼山羊贈與番人,與番人相商,請他們離開范家範圍,番人得羊心喜而離開,范家人則因羊躲離危險而喜,因此范家人便稱所居處為「羊喜窩」。
-----
台灣風車技術的發源地湖口羊喜窩 http://memory.itri.org.tw/journal/17-0003421S01.asp?arae=5
新竹的風大使得新竹有風城的美名,也因利用風能而造就了米粉及新埔的柿餅產業。當初能資所的風力試驗場選擇在湖口山上,也正是因為此地風大。
1982年的湖口羊喜窩還是一片青蔥的茶園,該處山脊呈現L型,標高320公尺,凹虛面向東北,對風有增強效果,正是風車試驗的好地方。此處12位地主一致同意促成研究計畫,出租該地做為風車試驗用地。從此,該1.2公頃茶園地就成了台灣風車技術的發源地。
研究人員在茶園中開闢小路,完成了試驗基地的開拓。。試驗場區建置四棟廠棚,兼做研究室、儀控室、簡易工廠、工具材料間與寢室等多功能用途,並豎起了一座座高宜的現代風車。風車的試驗共進行了約十年,目前雖然不再進行該項研究,所留下的風車卻己成了當地的特殊景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