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產的Saxophone佔全世界1/3的產量, 如今, 它們有了自有品牌 " SAXHOME", 意即Saxophone的故鄉 ...


與薩克斯風結緣

「后里有一群人,他們不但自己玩樂器,自製造樂器,還讓自己生產的薩克斯風,在全世界都吹出響亮的聲音。 」
(引述TOYOTA SURF VX-4 4WD廣告文宣中的部分旁白)

后里鄉與薩克斯風的緣份可以溯源到民國三十六年時,后里鄉一群愛好音樂的年輕人,包括張連昌、張基盤、張騰輝等共組輕音樂團,開始流連於音符之間,當時的樂器稱得上是奢侈品,大多購自日本,雖然曾興起自行製造的念頭,但也因為種種因素而作罷。

但是老天爺自有其安排,團內僅有的一支薩克斯風不慎燒毀,因張連昌先生自身有工筆畫基礎,予後便自行摸索、研發,輔以精準的製圖,在原物料缺乏的當時,張老先生克服萬般困難,其中更遭逢製造過程中不慎失去右眼的傷害,終於完成第一把台製的薩克斯風,悄悄地為台灣播下西洋樂器製造的種子。

 
  近一甲子歲月中,除了拜張老先生如傳奇般的行誼風格,廣收徒弟將技術傳承下去,更有參與的前輩們刻苦耐勞,精益求精的精神,奠定了后里銅管樂製造水準,這些資深前輩目前遍及全省各地從事製造、維修和多位演奏家,締造后里成為蓬勃的「樂器之鄉」。
歷史的見證→
后里樂團三巨頭之一的張騰輝醫生,即使現在已經83歲了,每天看診前還是會拉上一小段小提琴。
←歷史的見證
國寶級樂器醫師吳政男先生的推崇:后里薩克斯風樂器手工精緻非機器生產所能比!
后里樂器開啟見證者樂師許文男說:當年台視剛成立樂團,國內音樂人材缺乏,后里鄉的薩克斯風工廠成了樂師培訓的大本營,紛紛被網羅旗下,台視大樂團形成了「后里幫」現象,當年台視樂團總指揮楊水金、台視樂團副團長楊清貴、樂師「番王」王吉宣、張雲翔、張銀瑤、王敏恭、洪進棻、張漢錫、還有我都是來自后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ank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