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 :http://paol.ntch.edu.tw/e-mag-content.asp?show=1&id=1190421
城市之旅/布拉格/歷史背景篇
千年的美麗與哀愁
布拉格建城史 11/22/02
千年前布拉格的建城史,是個傳奇的愛情故事。二十世紀,捷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希特勒與蘇聯的入侵,一九八九年十一月的,「絲絨革命」確立捷克民主制度。
◎希莉雅(淡水SOHO族)


◎布拉格到處有宏偉的建築供人欣賞。
◎希莉雅/攝

歷史傳奇

 布拉格的建城史,是個傳奇的愛情故事。據說千年以前有個斯洛伐克族的公主,不顧尊卑之分嫁給了一個農夫之後,要求他帶她到伏爾塔瓦河(VLTAVA)附近找個村落定居並建立一個城市,即是布拉格這個黃金之都之來源。

 雖說建城極早,但發展關鍵是在十世紀。當時的領導者取得神聖羅馬帝國的許可,著手將布拉格建立為基督教化的城市。這項措施帶動了城市的發展,也讓現今的布拉格到處有宏偉的教堂建築供人欣賞。


 十三世紀起,波希米亞王國日漸興盛,在十四世紀時,由具有跨國文化概念的查爾斯四世帶領布拉格走向鼎盛。他整建布拉格城堡,建立布拉格新城區。在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後選擇布拉格為永久居住地,並在此建立中歐第一所大學──查爾斯大學(註1),推廣文學教育與日耳曼語文,使布拉格成為具有幕園、教堂、禮拜堂、城堡、大學城、市集等功能之文化重鎮。


 十四到十七世紀則是改革與戰亂時期。最關鍵的有胡斯戰亂與三十年戰爭。改革派的胡斯牴觸了宗教的權威而被囚禁,使得胡斯黨的支持者形成暴動,將議員與七名人士從市政廳丟出窗外,成為史上第一齣「擲窗事件」。擲窗行為後來再度上演,引起三十年戰亂,最後由哈布斯堡王朝平息。

戲劇發展喚醒本土意識


 因為戰爭結果,日耳曼語成為官方語言,捷克語成為方言。此種狀況直至十八世紀末,因戲劇蓬勃發展,捷克人開始致力以捷克語從事表演藝術才漸漸改變。一七八七年,當莫札特的歌劇「唐喬凡尼(Don Giovanni)」在布拉格籌備首演(註2)時,許多捷克文藝人便希望能以捷克語演出。


 即使本土意識抬頭,十八世紀的日爾曼人仍對布拉格的表演藝術造成了不小的影響。韋伯(Cal Mania von Weber)引進了貝多芬的浪漫主義歌劇,而後帕格尼尼(Nicolo Paganini)、白遼士(Berlioz)、華格納(Wagner)、李斯特(Liszt)等人的作品儼然成為劇院主流。


 十九世紀民族主義興起時,捷克人開始努力建立自己的國家,也因此具有愛國意識的音樂家史梅塔納(Bedrich Smetana)與安東尼˙德弗札克(Antonin Dvorak)受到注目。但藝術畢竟是跨國的語言,捷克人仍樂於接受各地的創作,包括馬勒(Gustav Muhler)、貝爾格(Alban Berg)等人,在當時的布拉格都受到廣大迴響。

 二十世紀,捷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希特勒與蘇聯的入侵,過了一段非常艱苦的日子。也許因為戰亂,許多人、事、物遷移遊走,才有機會將各種文化融合於此,也才有卡夫卡。又或因此,一九八九年十一月確認捷克民主制度的「絲絨革命」(或譯為「天鵝絨革命」),所產生的第一位總統哈維爾,才可能是一位知名的戲劇家與哲學家。

註1:查爾斯大學,詳見「城市之旅/布拉格(下)/藝文資訊篇」。
註2:城邦劇院(Stavovske Divadlo, Estates Theatre),詳見「城市之旅/布拉格(上)/城市地圖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ank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